出於種種原因,讀書會書單更新了。

 

主要是考慮到上一次的文本太過重於文學和小說,所以這次會考慮整合一下。

目前書單順序依序如下

《台灣歷史圖說》、周婉窈、聯經出版社、1998

《製作福爾摩沙:追尋西洋古書中的台灣身影》、鄭維中、如果出版社、2006

《福爾摩沙變形記》、撒瑪納札、大塊文化、2004

《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歐陽泰、遠流、2007

《日本統治下的台灣》許世楷、玉山社、2006

《華麗島的冒險》王德威、黃英哲、麥田、2011

《楊逵文集》<小說卷>、楊逵、台海出版社、2005

《台灣新文學史》、陳芳明、聯經出版社、2011

 

這些書真的很多,但其實如果要完整的有一個台灣史的概念是需要更多書籍的。

但後來雸想一響,應該要用最少的書單,做最多的事,而且光是這些書要讀完就實在有些困難。

這讀書會計畫是一年,我想用一年的時間慢慢讀應該是不會太難,重點還是要有心吧。

現在來解釋一下書單:

本讀書會目前無意處理日本投向後之台灣史,主要是因為這一段歷史爭議頗大,且會和政治立場有不小的關係,沒有先建立起了解台灣歷史的背景和閱讀與解釋歷史的包容力和多樣性原則之前,本讀書會是不會碰的,但並不代表日治後之歷史不重要,可以的話可在未來討論這一塊。

第一本乃是台灣歷史的綱要性介紹,簡單易讀,且有許多重要的概念。

第二與第三本屬於一手史料的部分,主要討論荷治時期前後的台灣的「形象」,這時期的台灣西洋史料特色就是遊記和故事集。

第四與第五本為論文,主要是探討台灣自如何變成一個明、清代中國的形象,第二本就是第一本以台灣人為主要觀點的日治時期歷史論文,在台灣史的學術地位頗為重要。

第六、第七、第八本為文學的角度,這可以做到了解當時台灣知識分子的想法的作用,重點是在台日人的想法也是歷史上一個不可會缺的角色。台灣新文學史那一本只會讀到日治時期結束。

台灣史二戰後的部分本讀書會迫於能力限制只得暫時擱置,會許在明年可以把戰後的部份以及缺漏的清朝與史前文化和許多一手史料的閱讀補齊。

arrow
arrow

    木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