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書苑讀書會報名網址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uyugCBubrz37kLbAFjZqxVMITwh7HeT-qZk-1tC2ZYs/viewform

本讀書會進行地點為清華大學水木書苑的咖啡廳(原水木咖啡處),時間為周日的晚上7點到9點半,共兩個半小時,每兩周進行一次,共八次。本讀書會進行時序為:3/2、3/16、3/30、4/6、4/20、5/4、5/18、6/1。

 

週次

主題

書目

3/2

見面週-介紹與推薦小說

3/16

試讀-《散靈堂傳奇》

李喬《散靈堂傳奇》

3/30

歷史向度

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增訂本》

4/6

寫實傳統

吳濁流《台灣連翹》

4/20

現代小說

卡夫卡《城堡》

5/4

魔幻寫實

馬奎斯《百年孤寂》

5/18

後殖民理論

巴特.摩爾-吉爾伯特後殖民理論

6/1

再讀-《散靈堂傳奇》

李喬《散靈堂傳奇》

本讀書會採線上報名,報名成功後請到水木書苑櫃台繳納保證金500元,整個讀書會在請假兩次之內皆可全額退還。網路報名截止日期為2/28號,請務必在這之前完成所有手續,若未繳納保證金,可於第一次讀書會時繳交。報名總人數若在3人以下本讀書會停開,8人以上會在第一周進行分組,在讀書會開始前給予通知,還請想參與者第一周務必到來。

文章標籤

木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木書苑讀書會主旨與方向       

     本讀書會是由我和水木書苑所合作的計畫,是水木書苑一系列活動的計畫之一。因此,本讀書會主要目的為希望能夠藉由這次讀書會帶動清華的學生活動風氣。雖然本讀書會所選的書籍的質和量可能多且稍重,但目的只是想提供清大同學或者是住在這附近的社區民眾對於平常容易接觸到的事物,如小說、台灣等,有多一層的了解。

     「文學小說的閱讀法」是本讀書會的主要方向。所謂的「閱讀法」當然是很多不同種,而每個人自然有不同的閱讀習慣,如果只是但挑論「方法」的話對於大家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讀書會是一個大家來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與評論別人意見的場合,讀書會的設計也是為了讓大家能夠輕鬆自在,所以我們沒有所謂「一定要討論到」的部分,而是盡力發揮,讀書會完自然會有所感受。

     許多人都有閱讀小說的經驗或者是興趣,然而,讀一本小說之後在各位的腦海中到底有留下什麼?或許我們記得小說中人物的性格和他的生命史、或許我們記得情節的衝擊與無奈、或許我們記得小說背景的浪漫想像、或許我們更記得作者那寫令人沉溺的文字。文學的分析可以算是對小說致上最高的敬意了,人物、背景、時間、情節、故事等對象的分析可以說是小說的基本,許多人讀完小說之後會稍做這些分析,但一篇好的小說不止於此,更不用說有時候讀小說只是為了追求一個感覺或者是一種想像。

     讓我們來稍微認真的「重視」一本小說吧!作者在寫作的時候考慮的可不只是前述所提及的那些,許多重要的著作所想的都是一個時代的、某個地區和民族的「人觀」,更何況小說文學進入了後殖民的脈絡後,許許多多早期現代主義的文學批評變得無所謂了,「文學」不只是文字上的藝術,而是根基於更廣大的-這個世界的「人」的價值。

      所以,好的小說就讓我們慢慢地讀,我們一個學期只深入讀一本小說,雖然說之間也有歷史、小說、理論等書籍,但我們的重點仍就是第一次讀的那本小說。希望大家在最後一次讀書會時,第二次讀《散靈堂傳奇》的時候可以體認到甚至連作者自己都意識不到的台灣社會。

文章標籤

木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木書苑讀書會學期排程

文學小說閱讀法

  本讀書會以讓參加成員能夠完整解析一本小說為目的,並以能夠扣合到台灣當代的重要議題與人觀,希望能讓文學小說脫離只是文字藝術的閱讀與訓練,更能接合後現代與後殖民等重要的論述。

週次

主題

書目

3/2

見面週-介紹與推薦小說

3/16

試讀-《散靈堂傳奇》

李喬《散靈堂傳奇》

3/30

歷史向度

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增訂本》

4/6

寫實傳統

吳濁流《台灣連翹》

4/20

現代小說

卡夫卡《城堡》

5/4

魔幻寫實

馬奎斯《百年孤寂》

5/18

後殖民理論

巴特.摩爾-吉爾伯特後殖民理論

6/1

再讀-《散靈堂傳奇》

李喬《散靈堂傳奇》

讀書會報名方式:

    本讀書會採線上報名,報名成功後請到水木書局繳納保證金500元,整個讀書會在請假兩次之內皆可全額退還。網路報名截止日期為2/28號,請務必在這之前完成所有手續。報名總人數若在4人以下本讀書會停開,會在讀書會開始前給予通知。

讀書會進行方式:

    本讀書會進行時間為周日的晚上7點到9點半,共兩個半小時,每兩周進行一次,共八次。本讀書會除第一周之外,其餘週次皆是以個人或小組(人數多的話)分擔每周讀本的部分內容進行帶領與討論,本讀書會精神並不是完全的解析每個讀本,而是讓參加的人有機會帶領讀書會與分享自己的觀點,大家可以盡量發揮。本讀書會每周皆需要做讀書會的會議紀錄,由每個人或每小組輪流負責,讀書會紀錄則上傳到讀書會網站,供大家閱讀。

第一次讀書會說明:

    第一周人數多於8人的話將會分組,做為以後讀書會的進行單位。讀書會之前請大家先在網站上提出六本你想推薦給別人的書籍,選出三本作為你認為必讀的書籍,書的領域不限,但主題都請跟「文學小說」有關連。請在3/1號當天帶幾本書過來給大家參閱。

 

閱讀書目:

李喬、《散靈堂傳奇:幽情三部曲之三》、印刻、2013

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增訂本》、聯經、2009

吳濁流、《台灣連翹》、草根、1995

卡夫卡、《城堡》、熊仁譯、桂冠、2003

賈西亞.馬奎斯、《一百年的孤寂》、宋碧雲譯、遠景、2010

巴特.摩爾-吉爾伯特、後殖民理論》、陳淮棟譯、聯經、2005

文章標籤

木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拼裝政府、拼裝原住民-對新竹市政府「豐年祭」的深入解讀

時間:8/24()、地點:新竹市香山區海山漁港、活動:新竹市原住民聯合祈福活動(大多數人皆稱為豐年祭,故本文打算以「豐年祭」作為活動稱呼。)

 

前言:

  此原為住在新竹都市邊緣的原住民,自發性所要辦的豐年祭,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對此有提供補助款項,但因係由地方政府核發,所以此活動遂成為新竹市政府辦的活動,市政府自始便假核銷之權利,行反客為主之實。去年主辦人因為排除掉所以政治勢力而被新竹市的「長官」罵到臭頭,所以今年變換另一群人主辦,前主辦人也就撒手不管。

  活動會場的布置成ㄇ字型,中間空出一個廣場。正中的帳台為市長、議員、頭目等「長官」的觀賞席,兩側分別有音控區和廚房以及一些正面向廣場的觀眾席,剩下來的兩排為一些社區的預留區,鄰近大門的地方為服務台,正中央的廣場是供表演者以及全體人員活動的場地。

  這「豐年祭」的舉辦在當下雖然許多原住民抑或是外地人士都笑面迎人,大多數人對於此問題的回應是忽略或是假裝不知情,也有許多人是以開心就好的態度來呼籲其他人參與此活動。本文意不在追求那些祭典或是儀式的正確性和傳統性,筆者亦無法一一深究其儀式和符號內涵,而是提出一個文化的尊重還有對於「原住民」意象的重新理解,並究政府與社會之責任,建立應有的「認同」與「社會責任」。

 

問題一:

  新竹市為典型的都市體系,工作機會相較於東部和山區多,於是有許多來自於台灣不同地區、不同族群、不同部落的原住民到此工作。而在活動規畫之初,新竹市政府便要求原住民們要提出一位頭目。原住民反應無法共同選出一位頭目,但因「長官」強烈要求,也只好執行。許多人對於此頭目的選舉不發表意見,避之唯恐不及,而在中午用餐之前,主持人請頭目帶領祈福,頭目表示不會,更令人感到啼笑皆非。

概念:

  在漢人社會裡,沒有部落頭人的概念,不論是原生村落還是移民村落,選出一位代表並不困難。而原住民以「部落」為中心生活,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頭目,而自己部落的頭目只有權力管理自己部落的人,對其他部落的住民沒有管轄權。而原住民的頭目也不是以族群作為區分,而是以部落,就算是同一族群,但不同部落的頭目也是不能混在一起。而作為這個制度的權力與核心,並不是目前台灣社會的「法治」體系,而是依照血緣、家族、部落來區分與繼承,說得更精確一點是以靈氣、南島民族共有的「瑪那」做為中心。這一點在很多部份上是不可逾越和觸犯的,不論產生方法為何,頭目或是大人物身上必須要有夠份量的靈氣,不然對於他自己以及整個部落都會是個不幸。另外,頭目或大人物在部落的功能是主導對外事務還有祭祀活動,對於儀式的內涵和其重要性必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重視。但以當時的情況來說,當地混雜了各個不同族群和部落的原住民,想讓一個為了做給「長官」面子而選出的頭目做出統一的儀式那是不大可能的。最後的解決方法是用其中一族的語言然後用基督教禱告的方式解決,然而這種方法也是有問題的,但畢竟這是唯一的解套。

問題探究:

  對於漢人社會來說,自清領時代以來,一個地方選出一個甲長或里長等代表本來就是理所當然之事,此一制度更被日本和國民政府強化。而在許多地方的重要慶典或活動,這些人物的功能並不是在儀式的內涵,和是政治性的宣示。上級長官一定和地方代表會面等,然後再做一些恭維、和鄉親握手或是說一些提攜共進之類的屁話,如果叫他們不這麼做,他們反而會覺得奇怪,因為他們的屁就沒地方放了。

  筆者對於新竹市政府的作為感同身受,畢竟身在腐敗官僚文化卻不自知並不是他們的錯。「官大學問大」,這也是讓他們不易自我反省的問題所在。

 

問題二:

  然而在一開始,當所有人都差不多到場後,由於「長官」的延遲到場,所以所以整個活動也就延後開場,在快要開始之前主持人更勤快的提醒工作人員和參加民眾:「長官要來啦!請盡速就位!」市長大人來之後,整個活動竟沒有任何一個正式的祭典儀式(說好的豐年祭呢?說好的祈福呢?),一開使便是許多「長官」們的講話,到市長的時候他用一句有說跟沒說都差不多的話來以「簡潔有力」當作是自己的開明,現場也有人很給面子的給他好評。然後便是頒獎,由漢人首長(大家長)來頒發優秀原住民孩童的獎學金,令許多在場的有識之士開始搖頭。

概念:

  在原住民等重要慶典祭祀活動中,照理說外族人是不能出席的,而現在大家不在乎,也讓「長官」們可以受邀出席甚至講話,這皆是原住民所做出的和善舉動。然而,活動卻因「長官」來的時間為基準,然後在設計之初把祭祀活動刪除,用這些時間來做無意義的政治宣傳,這簡直是乞丐趕廟公,傳統文化在市政府眼裡只不過是附屬在政治上的噱頭而已。而頒獎儀式的象徵性意味濃厚,不論是政府是否有意,但此現象的確可以視為漢人(殖民者)授予優秀原住民孩童(表現良好之原住民)榮耀和金錢物資獎勵。而這代表的不只是一個主從的授予關係,孩童更是部落社會中的幼苗和未來,目前的都市原住民小孩大多對於自身的傳統文化和部落社群沒有太深的認識與認同,這種儀式會在孩童眼中正當化,他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部落認同在此儀式參與的退場下,消逝的更快。這很明顯的是一個洗白和摸頭的動作。

問題探究:

  同樣的,我們可以把它解釋成文化差異等比較不那麼激烈的觀點,錢要靠市政府來核銷,而在「法理」上,地方政府理所當然可以在這裡佔有主導地位。這個社會是以大多數人的意識作為中心下去思考和行動,原住民的傳統概念和價值在這裡毫無置喙之地。或許這不應該覺得奇怪,這對應於漢人的行為就像是清明祭祖的時候還要等市長或議員來墓前上香一樣程度的事情而已,法律上也沒有規定政府不可以介入清明家族祭祖活動,一點都不奇怪。

 

問題三:

  場地設計成為「長官」們的看台為中心展開的設計。看台被架高,除了開場和結束的傳統圍圈和舞外,其餘的舞蹈和表演皆是面向看台,就像古代皇帝在看地方民眾的表演一樣,展示性質濃厚。況且在烈日下,柏油地面,表演者的辛苦眾所皆知。在中午進食時,會場就隨興處理,讓一些有頭有臉的或是關係較近人唱歌等。其中有人唱了兩首台語歌,筆者對於他可以在以原住民和其傳統文化為主旨舉辦的活動中,以濃厚的嗓音唱出頗有風味的台語歌感到佩服,在第二首時還大聲以:「我的伴舞咧?」等激將法助興,一些原住民媽媽們也勉為其難地上去笑著跳了跳。中餐進食是以「辦桌」的方式,然而一位原住民的大姊卻跟我說:「我們的方式是『共享』,把食物弄成一排發放,每個人都可以平均分到一點,而這種方式不是我們的方式,每一個社區人都不一樣多,但都只放一桌,這樣就會有些人吃不飽或沒吃到。

概念:

  表演者應是慶典或儀式中很重要的角色,在場地規畫上應是有搭表演台給表演者,然後以表演台為中心的布置方式,讓參與活動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正面看到表演,但顯然新竹市政府覺得,社區民眾都比較喜歡看表演者的屁股才做這種決定。在整個活動中,除了台語歌之外,還有國樂演出和官方青少年表演者專著傳統服飾跳韓國流行音樂等,並不是說在活動中完全不可以放入其他因素,但一開始官方硬是要主導活動規劃,然和對大部分的新竹市原住民宣稱是「豐年祭」,但卻沒有注意文化和儀式的重要性,一直做出令他們遺憾的舉動,就算要放入其他因素也是要在全體原住民有共識的情況下,自行加入,而不是讓外地人,或是年輕一輩對自己文化認同較成年人新潮的人,直接放入自己想放的元素,卻不給大家商量或是一些告知,半強迫且突然的舉動毫無讓人有心理準備。當初用「豐年祭」給民眾一些想像和期待,然後現在卻親自踐踏這些期待,難道市政府是S嗎?

問題探究:

  這種種的舉動皆可從「觀看」文化上去探究。長期以來,原住民作為「被觀看的他者」,也是推動地方觀光的一大利器。然而,推動觀光的主導者在乎的是產值,所在意的是那些展演性質重的表演和服飾等。就是讓許多外地人來看啊,順便花錢啊!然後又急於求成,賣弄噱頭,對於儀式的重要性和族群的差異性完全不予重視,因為都是「原住民」意象,混在一起也無所謂。而這些被拼裝出來的活動,其中的原住民參與者也只能笑著反求諸己,被壓迫者無力實現自己的文化和傳統,與其為了這些和「長官」們抗顏,惹得大家都不高興,不如「開心就好」。接著,當那位歌者在唱台語歌並要求伴舞時,這表現出了一種權力關係。權力指的並不只是法律上的或是實際管轄上的,而是在這種情境下,有各種勢力和考慮,雖然不願意但又不太敢去拒絕,這種社會關係式的權力展現。

  原住民對於食物的分配是以「共享」為中心,每一個人都要平均的分配到食物,這可源自於早期部落的平等理念和基督教聖餐儀式的加強。但不論其中那些是源於部落,那些是源於基督教,我們裡應尊重。南島民族對於社會平等的概念非常重視,獵物和作物的分配都是有條有理的,另外凡舉「誇富宴」或是慶典儀式等好幾日的慶祝,其社會功能就是在讓部落的收穫共享給每一個部落成員,讓貧富差距降低,富者把多餘的財物和物資分享抑或是燒掉、送出海皆是榮耀和其靈氣的表現,而沒有能力或是那個靈氣的人也不會因此受到部落鄙視。而「辦桌」這種食物的分配方式雖也有分享之成分,但其分配方式卻比較隨興,很容易形成有家族或是社會關係的人圍在一起座一桌,跟部落以全體為考量的方式些許不同。而在每一個關係群的人數不同,但又沒有依照人事配給食物時,沒有或卻少食物的人不大可能去別捉拿,因為隨意進入其他社群非常不禮貌與尷尬。

 

結論:

  這個主流社會老是以自己的概念去套在其他人身上,且對於他們的堅持不屑一顧。在現代性之後,大家越來越重視自己,都市的中產階級需要假日和旅遊來充實自己,過的舒舒服服,選個套裝行程,看的拼裝表演,然後在高高興興地回去水泥牆中。而表演的那些人,對於他們的文化和傳承的核心,說實在的不會有人真正在乎,大家只是來看新奇的而已。因為表演者和他們「不一樣」,他們是來「體驗」文化。對於大多數由漢人組成的政府也不會去重視這一塊,他們重視的是數字,是經濟效益和選票。

  說到底,台灣社會還是沒有把「少數文化」當作自己人,外籍移工、原住民、同性戀等等都是。只會嘴巴上說支持其權益、文化和傳統,然後原住民們一直不斷的展演自己,歌舞昇平。假裝社會一片和樂融融,然後選票和利益就可以穩定的進帳。「台灣人是台灣人的台灣」這句話就像它的歷史一樣,只得慢慢消亡。

文章標籤

木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過了一段時日,由於考慮到實際讀書會的進行不易,於是就先決定稍作歇息,等待時機籌熟。

目前本站講採推廣形式,以推廣任書籍、概念、思想等。可能會先大量的出現一些書籍、文學評論與導讀,台灣社會、歷史等相關議題和文章。

在這裡向大家說聲抱歉!

也期待本站能藉由文章和理念的分享,可以讓對台灣有感情和想要了解更深入的人能有一個管道可以獲得資訊。

本站的文章皆是管理者的親筆之作,無版權問題,喜歡的話就隨意分享。

文章標籤

木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招收人數:六至八人

地點:台北(可以的話請給本人建議地點,之後會在發信通知)

時間:六月的最後一個星期開始,每隔雙周持續約半年。

文章標籤

木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讀書會

一、               成立目的

  「消滅一個民族的第一步就是抹煞掉它的記憶,毀滅它的書籍、音樂、文化、歷史。然後找人重寫新書、製造新文化、創造新歷史。不久這個民族就會開始忘掉它的過去和現在,那麼外面的世界要把它遺忘就更快不過了。」-米蘭昆德拉《笑忘書》

  身在台灣,不論是在大學校園中還是社會上,有許多社會問題,種族、性別歧視、校園霸凌、團保議題、政府的漠不關心等。但社會大眾對於許多這類的議題不但不太會去主動找資料和相關書籍閱讀與了解,反而都是依靠連自己都信不過的大眾媒體,這個社會有一個亂象,就是大家都知道媒體不可全信,可是卻還是依然的想信媒體且很少懷疑。我發現這個社會的問題不僅是閱讀風氣不盛,大家對於這一塊土地的過去的歷史、現在的情勢和未來的可能,不但不是很熟悉,很多時候反而用自己腦海中錯誤的概念,單純的以為自己在做一件愛土地愛社會的事。目前台灣每年出版的書籍很多,多到列名單都列不完的地步,然而真正能夠深刻的書有多少?無疑的,在這個時代,人們已經厭倦含辛茹苦地細細品嘗書本的美味了。

  對於現代人的閱讀喜好,因為生活壓力大,所以理所當然的比較喜換閱讀輕鬆的讀物。但是這一類的書籍老實說除了暫時遺忘壓力之外,它似乎沒有任何功能。我無法在這些書籍中獲得閱讀的真正快樂,有時候反而會覺得讀這些讀物是在浪費時間。本人沒有惡意,只是個人在娛樂這個選項上不會選擇純文字的實體書而已。但本人還是認為這一類的讀物其中也是有許多深刻的作品,可是如果要用平均比起來的話,經典作品的程度顯然是高很多,但它就常常很難讀且很費力,所以常常讓人望之卻步。本人相信只要想讀一定就可以讀起來,經典不需要讀多,但要讀透。所以讀一些少許的經典,慢慢地讀,或許比較容易上手。

  就像米蘭昆達拉所說的一樣,逐漸地忘記了自己的歷史、文化。我們有很多很多新書,然後很多很多的新文化,好讓我們忘記自己原本是誰,接下來,就是整個世界忘記我們是誰了。於是乎,就算是一種個人的情感或是喜好也好,我想要找一些人一起來讀和台灣有關的東西,不論是文學還是歷史或是人類學,既然我們已經離過去的歷史環境遠去,且無法返回,但或許我們能夠重這些書籍中,找回我們上上一代的回憶和感覺吧!

二、               書單

目前書單順序依序如下:

《台灣歷史圖說》、周婉窈、聯經出版社、1998

《製作福爾摩沙:追尋西洋古書中的台灣身影》、鄭維中、如果出版社、2006

《福爾摩沙變形記》、撒瑪納札、大塊文化、2004

《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歐陽泰、遠流、2007

《日本統治下的台灣》許世楷、玉山社、2006

《華麗島的冒險》王德威、黃英哲、麥田、2011

《楊逵文集》<小說卷>、楊逵、台海出版社、2005

《台灣新文學史》、陳芳明、聯經出版社、2011

  本讀書會目前無意處理日本投降後之台灣史,主要是因為這一段歷史爭議頗大,且會和政治立場有不小的關係,沒有先建立起了解台灣歷史的背景和閱讀與解釋歷史的包容力和多樣性原則之前,本讀書會是不會碰的,但並不代表日治後之歷史不重要,可以的話可在未來討論這一塊。

  第一本乃是台灣歷史的綱要性介紹,簡單易讀,且有許多重要的概念。第二與第三本屬於一手史料的部分,主要討論荷治時期前後的台灣的「形象」,這時期的台灣西洋史料特色就是遊記和故事集。第四與第五本為論文,主要是探討台灣自如何變成一個明、清代中國的形象,第二本就是第一本以台灣人為主要觀點的日治時期歷史論文,在台灣史的學術地位頗為重要。第六、第七、第八本為文學的角度,這可以做到了解當時台灣知識分子的想法的作用,重點是在台日人的想法也是歷史上一個不可會缺的角色。台灣新文學史那一本只會讀到日治時期結束。台灣史二戰後的部分本讀書會迫於能力限制只得暫時擱置,會許在明年可以把戰後的部份以及缺漏的清朝與史前文化和許多一手史料的閱讀補齊。

三、               地點與週期

  讀書會的地點後來決定在台北,但是目前還不清主要在哪裡進行,可以請想參加的人提供建議地點,之後再發信通知。讀書會次數為十一次,《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台灣新文學史》各為兩次,其餘書本為一次。書會週期為兩個星期一次,於星期五下午或是星期日下午這兩時段擇一舉行,每一次的時間大約是兩個半小時。第一次的選書為《台灣歷史圖說》、周婉窈、聯經出版社、1998。人數大約是六至八人之間,大約於六月底的時候開始,等時間確定後會通知大家,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本讀書會依然會持續進行。

四、               報名網址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uyugCBubrz37kLbAFjZqxVMITwh7HeT-qZk-1tC2ZYs/viewform

五、               聯絡人資料

林駿騰 rq87106@yahoo.com.tw

文章標籤

木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關於讀書會的地點主要以新竹市各大學圖書館討論室為主,實際地點可以在讀書會成立後協調,選一個大家最可以接受的地點。

讀書會次數為十一次,《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台灣新文學史》各為兩次,其餘書本為一次。

讀書會週期為兩個星期一次,於星期五下午或是星期日下午這兩時段擇一舉行。

第一次的選書為《台灣歷史圖說》、周婉窈、聯經出版社、1998

大約於六月底的時候開始。

報名網址之後會補上。

文章標籤

木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於種種原因,讀書會書單更新了。

 

主要是考慮到上一次的文本太過重於文學和小說,所以這次會考慮整合一下。

目前書單順序依序如下

《台灣歷史圖說》、周婉窈、聯經出版社、1998

《製作福爾摩沙:追尋西洋古書中的台灣身影》、鄭維中、如果出版社、2006

《福爾摩沙變形記》、撒瑪納札、大塊文化、2004

《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歐陽泰、遠流、2007

《日本統治下的台灣》許世楷、玉山社、2006

《華麗島的冒險》王德威、黃英哲、麥田、2011

《楊逵文集》<小說卷>、楊逵、台海出版社、2005

《台灣新文學史》、陳芳明、聯經出版社、2011

 

這些書真的很多,但其實如果要完整的有一個台灣史的概念是需要更多書籍的。

但後來雸想一響,應該要用最少的書單,做最多的事,而且光是這些書要讀完就實在有些困難。

這讀書會計畫是一年,我想用一年的時間慢慢讀應該是不會太難,重點還是要有心吧。

現在來解釋一下書單:

本讀書會目前無意處理日本投向後之台灣史,主要是因為這一段歷史爭議頗大,且會和政治立場有不小的關係,沒有先建立起了解台灣歷史的背景和閱讀與解釋歷史的包容力和多樣性原則之前,本讀書會是不會碰的,但並不代表日治後之歷史不重要,可以的話可在未來討論這一塊。

第一本乃是台灣歷史的綱要性介紹,簡單易讀,且有許多重要的概念。

第二與第三本屬於一手史料的部分,主要討論荷治時期前後的台灣的「形象」,這時期的台灣西洋史料特色就是遊記和故事集。

第四與第五本為論文,主要是探討台灣自如何變成一個明、清代中國的形象,第二本就是第一本以台灣人為主要觀點的日治時期歷史論文,在台灣史的學術地位頗為重要。

第六、第七、第八本為文學的角度,這可以做到了解當時台灣知識分子的想法的作用,重點是在台日人的想法也是歷史上一個不可會缺的角色。台灣新文學史那一本只會讀到日治時期結束。

台灣史二戰後的部分本讀書會迫於能力限制只得暫時擱置,會許在明年可以把戰後的部份以及缺漏的清朝與史前文化和許多一手史料的閱讀補齊。

文章標籤

木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這個構想中的讀書會,我認為理想中的總人數為4到6個人左右,但實際執行時有可能會有人缺席或是中途退出,所以我想實際總人數大約是8人。

關於讀書會時間的話是星期六上午十點,周期大約是每兩個星期一次,每一次兩個小時。這樣時間間隔較久,也不教不會有壓力,兩個小時的讀書會也比較不會變得太冗長而分心。

地點的話以新竹市為主,我首推各大學的讀書館,如清大、交大。如果要其他縣市的話,那就得是新竹附近的縣市,而我對其他縣市中可以有安靜討論空間的地方不是很熟,所以在此也無法提供有效的參考。

文章標籤

木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