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r 19 Fri 2013 14:51
  • 書單

《台灣新文學史》、陳芳明、聯經出版社、2011

《台灣歷史圖說》<增訂本>、周婉窈、聯經出版社、2009

《製作福爾摩沙:追尋西洋古書中的台灣身影》、鄭維中、如果出版社、2006

《楊逵文集》<小說卷>、楊逵、台海出版社、2005

《笠山農場》、鍾理和、草根出版社、1996

《陳夫人》、庄司總一、譯者:黃玉燕、文經社、2012

 

    為什麼選這些書呢?主要是因為這些書和台灣的歷史和文化有著深厚的關係,在歷史上,台灣的不止是由台灣人居住而已,有日本人和荷蘭人等,他們的台灣歷史和觀點也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不應該被我們遺忘。而台灣本身也是一個多民族和文化的島國,前三本比較屬於歷史書籍,後三本是小說、分別由福佬人、客家人和日本人寫的。在後者的小說書單上,惟缺原住民的小說,這一點我覺得是我不足的地方,主要是因為我目前對於原住民的歷史和文學無法掌握,歷史部分還停留在閱讀單篇期刊論文的階段,文學也只讀過一點點,沒有看過正式的專書,所以無法選擇書單。

文章標籤

木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關於這個讀書會,其實我並沒有考慮得太多。但下列有幾點是需要現在或是未來仔細考慮的事情。情時這也關係到人文社會學科在台灣長期被漠視的原因,這其實不只是現代社會科學掛帥的因素而已,台灣人長期的漠視這一類學科的發展,甚至是恐懼,這一點在日治時期的日本教育方針就可以看出端倪。在這麼長時間的漠視甚至某種程度上害怕閱讀這類書籍的社會環境下,要人本讀這一類的書籍可說是難上加難,在現在還有一種看法就是這類書籍是無用的,在這裡我也不太想用一些文化或社會、民族的大道理來反對這種立場,因為在現實社會的壓力下,讀這些書的確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沒有甚麼直接的幫助,他也無法幫我們賺錢,也無法讓我們獲得比較高的生活地位。然而,我想要說的是,讀書一定要為了錢嗎?對於貧窮,我們真的有辦法靠讀書解決嗎?在現實生活中,我並不是富裕的人,也常常省餐錢買書讀,也四處打工。對我來說,讀書並不是為了什麼,我也不會想說它可以讓我更專業而讓我獲得亙好的工作,我也不會想說它可以讓我氣質變好,或是虛假的在這個社會上招搖。讀書,只不過是一種興趣,是一種無償的興趣,就算我無法從這裡得到人和回饋,我一人會沉浸在閱讀的快樂之中。

  對於現代人的閱讀喜好,因為生活壓力大,所以理所當然的比較喜換閱讀輕鬆的讀物。但是這一類的書籍老實說除了暫時遺忘壓力之外,它似乎沒有任何功能了。我無法在這些書籍中獲得閱讀的真正快樂,有時候我反而會覺得讀這些讀物是在浪費我時間,雖然我沒有惡意,只是我個人在娛樂這個選項上不會選擇純文字的實體書而已。但我還是認為這一類的讀物其中也是有許多深刻的作品,但如果要用平均比起來的話,經典作品的程度顯然是高很多,但它就常常很難讀且很費力,所以常常讓人望之卻步。,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想讀一錠就可以讀起來,經典不需要讀多,但要讀透。所以我覺得,讀一些少許的經典,慢慢地讀,或許比較容易上手。

文章標籤

木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消滅一個民族的第一步就是抹煞掉它的記憶,毀滅它的書籍、音樂、文化、歷史。然後找人重寫新書、製造新文化、創造新歷史。不久這個民族就會開始忘掉它的過去和現在,那麼外面的世界要把它遺忘就更快不過了。」-米蘭昆德拉《笑忘書》

 

  我身在台灣,不論是在大學校園中還是社會上,我發現這個社會的問題不僅是閱讀風氣不盛,大家對於這一塊土地的過去的歷史、現在的情勢和未來的可能,不但不是很熟悉,很多時候反而用自己腦海中錯誤的概念,單純的以為自己在做一件愛土地愛社會的事。目前台灣每年出版的書籍很多,多到列名單都列不完的地步,然而真正能夠深刻的書有多少?無疑的,在這個時代,人們已經厭倦含辛茹苦地細細品嘗書本的美味了。

  我們就像米蘭昆達拉所說的一樣,逐漸地忘記了自己的歷史、文化。我們有很多很多新書,然後很多很多的新文化,好讓我們忘記自己原本是誰,接下來,就是整個世界忘記我們是誰了。於是乎,就算是一種個人的情感或是喜好也好,我想要找一些人一起來讀和台灣有關的東西,不論是文學還是歷史或是人類學,既然我們已經離過去的歷史環境遠去,且無法返回,但或許我們能夠重這些書籍中,找回我們上上一代的回憶和感覺吧!

文章標籤

木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